邱大昕個人網頁
研究著作 | 研討會/專題演講 | 翻譯著作 | 紀錄片 | 研究/教學/圖書計畫 | 相關經歷
研究著作
|
2024 •
邱大昕 (2024)〈博愛座之爭:「禮讓」該用法律來規範嗎?〉,Right Plus 多多益善。 •
Chiu,
Tasing (2024) Exploring Indigenous Disability Experiences in Taiwan: Three
Case Studie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
Disability and Social Justice, 4(1), 82-98 DOI: https://doi.org/10.13169/ •
Chiu,
Tasing (2024) Book Review: Blind in Early
Modern Japan: Disability, Medicine, and Identity. East Asian Science, Technology and Society: An International.18(1). •
邱大昕 (2024)〈現代科技社會能者主義下的老年歧視〉,《高瞻遠矚:臺灣社會前瞻議題與教學設計》。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。頁42-53。 2023 •
Chiu, Tasing (2023) The
Tactile Reading Systems in East Asia: Missionaries, Colonialism, and
Unintended Consequences, Paedagogica Historica, 60(4):616-633. DOI:
10.1080/00309230.2023.2269860 •
邱大昕、梁秋虹、許宏彬 (2023)〈探究底層、正視邊緣:看見臺灣歷史中的晦暗處〉,《成大歷史學報》65: 157-173。 •
邱大昕 (2023)〈盲生混合教學觀摩會〉,臺影新聞片線上展覽。 2022 •
邱大昕 (2022)〈我不是盲妹:近代華人女性視障者的生命故事〉,《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》39: 67-96。2022年6月。 •
邱大昕 (2022)〈黑暗中用餐:一生(至少)一次的體驗〉,《中國飲食文化》18(2): 151-189。 •
邱大昕 (2022)〈甘為霖與盲人宣教的歷史迷霧與真相〉,《從破相到上帝的形象》。陳文珊編。臺南:臺灣教會公報社。出版日期:2022年9月。頁1-41。 •
邱大昕 (2022)〈誰是盲人:視力鑑定與分類的故事〉,《臺灣STS關鍵物》。林文源, 郭文華,
王秀雲, 楊谷洋主編。新竹:交大出版社。出版日期:2022年4月15日。頁150-167。 •
邱大昕、陳美智
(2022)〈「礙」在瘟疫蔓延時:身心障礙者的防疫經驗〉,《記疫: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》。林文源與「記疫」團隊主編。臺北:網路與書出版社。頁206-215。 •
邱大昕 (2022)〈盲人會說話嗎?〉,《STS涵多路》。2022年3月21日。 2021 •
紀大偉、張恒豪、邱大昕譯 (2021)《障礙政治:邁向消弭歧視的包容社會》。臺北:群學出版社。出版日期:2021年10月26日。 •
邱大昕、陳美智 (2021)〈防疫期間的身心障礙:應變與創新〉,《社區發展季刊》173:333-339。 •
邱大昕 (2021)〈甘為霖數位史料活化 PCT歷史檔案館可查閱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3614-5期。5月31日-6月13日。9版。 •
邱大昕 (2021)〈障礙政治是什麼東西?〉,《STS涵多路》。2021年11月9日。 •
邱大昕 (2021)〈不是因為停電才造成的黑暗餐廳〉,《STS涵多路》。2021年7月19日。 •
邱大昕 (2021)〈到底什麼是身心障礙?〉,《STS涵多路》。2021年4月24日。 2020 •
邱大昕 (2020)〈點與線的選擇:十九世紀末臺灣盲用文字的演變〉,《特殊教育研究學刊》45(1):97-112。 •
邱大昕 (2020)〈張訓誥與盲人走讀教育〉,《視障教育半年刊》5(2):1-10。 •
邱大昕 (2020)〈臺南視障教育之旅〉,《視障教育半年刊》5(1):1-11。 •
邱大昕 (2020)〈世界盲校巡禮—從校史館藏認識特殊教育〉,《視障教育半年刊》5(1):12-19。 •
邱大昕
(2020)〈再現與介入──關於電影《無聲》的幾個提問〉,Right Plus 多多益善 | 鳴人堂。 •
邱大昕、邱春瑜 (2020)〈明盲如何共處:「不用眼睛,才會看見的世界」讀後感〉,《障礙研究五四三》。 2019 •
邱大昕 (2019)〈尋找甘為霖:英國數位歷史檔案的蒐集與運用〉,《師大臺灣史學報》12:185-206。 •
邱大昕 (2019)〈我自己要見祂--甘為霖牧師生平考略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3529期,頁21。10月14日。 •
邱大昕 (2019)〈英倫踏查 尋訪甘為霖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3517期,頁4、5。7月22-28日。 •
邱大昕 (2019)〈尋找甘為霖 八千分之一的奇蹟〉,《臺灣教會公報》3516期,頁1。7月15-21日。 •
邱大昕 (2019)〈訓瞽說書—臺南特教之旅〉,《障礙研究五四三》。 •
邱大昕 (2019)〈無障礙環境〉,《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》。王國羽、林昭吟、張恆豪主編。臺北:巨流。頁121-139。 2018 •
邱大昕 (2018)〈「慈善」與「權利」之間-身心障礙者車船半價優待的爭取過程(1950-1980)〉,《臺灣社會學》36:167-188。 •
邱大昕 (2018)〈臺灣盲人教會與福利之先驅—廖旺 (1890-1971)〉,《神學與教會》43(1):201-213。 •
邱大昕 (2018)〈日本殖民現代性下的臺灣盲人〉,收入於陳姃湲編,《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底層社會:臺灣與朝鮮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。頁105-135。 2017 •
邱大昕 (2017)〈木村謹吾與盲人教育〉,《北明叢書》43。 •
邱大昕 (2017)〈CRPD與「合理調整」〉,《社區發展季刊》157:236-240。 •
邱大昕 (2017)〈障礙、科技與社會〉,《臺灣社會學會通訊》87:67-69。 •
邱大昕 (2017)〈障礙與性別:女性視覺障礙者自傳中的做性別〉,《邊緣主體:性別與身分認同政治》。臺南:成功大學。頁73-88。 •
Chiu, Tasing and Hsiao-Yu Sun (2017) Definition and
Categorization of Disability in Taiwan: A Historical Review,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46(1): 1-28. •
Chiu, Tasing (2017) Braille, amma and integration: the hybrid evolution of
education for the blind in Taiwan, 1870s-1970s. Pp.
180-192, in Border-crossing in Education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
transnational connections and circulations, edited by
Jolle Droux and Rita Hofstetter. Oxford, UK: Routledge. 2016 •
邱大昕 (2016)〈不要再說「愛」了!〉,《國語日報》3月25日13版。 •
邱大昕 (2016)〈觸覺的轉向:広瀨浩二郎的展覽理念〉,《博物館與文化》12:141-156。 •
孫小玉、邱大昕(2016)〈再探健全至上主義:身體與空間的思辨〉。楊雅惠主編,《以物觀物:臺灣、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》。高雄:國立中山大學。頁1-28。 2015 •
邱大昕 (2015)〈盲流非盲流:日治時期臺灣盲人的流動與遷移〉,《臺灣史研究》22(1):1-24。 •
邱大昕 (2015)〈臺灣早期身心障礙社會工作初探—以甘為霖的盲人工作為例〉,《當代社會工作學刊》7: 73-96。 •
邱大昕、陳美智 (2015)〈身心障礙醫療化的在地經驗與反思〉,《科技醫療與社會》21:135-158。 2014 •
Chiu, Tasing (2014) Braille, Amma and Integration:
The Hybrid Evolution of Education for the Blind in Taiwan, 1870s-1970s, Paedagogica
Historica 50(1-2):
182-194. •
Chiu, Tasing (2014) Pourquoi tant de mendicants
aveugles dans la Chine du XIXe siècle? Corpus: Revue de Philosophie 67: 135-149. •
邱大昕 (2014)〈感官、智能與精神障礙者婚姻狀況變化初探,1905 vs. 2006〉,《身心障礙研究》12(1):13-25。 •
邱大昕 (2014)〈誰來為獅子寫歷史?身心障礙者故事的社會學分析〉,《巷仔口社會學》。臺北:大家出版。頁184-189。 •
邱大昕 (2014)〈盲人與打字機〉,《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電子報》七月。 •
邱大昕 (2014)〈為什麼電梯點字常出錯?〉,《科技社會人》II。新竹: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中心。頁114-124。 2013 •
邱大昕 (2013)〈誰是盲人—臺灣現代盲人的鑑定、分類與構生〉,《科技醫療與社會》16:11-48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盲人如何成為異性戀─再談視障者的性/別教育〉,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》62:14-20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身心障礙鑑定與分類的歷史演變〉,《醫學史課程基本課程綱領》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誰來為獅子寫歷史?身心障礙者故事的社會學分析〉,《巷仔口社會學》,九月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電梯點字為什麼會出錯?〉,《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電子報》六月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兩個工作坊的側記—視障輔具與導盲犬〉,《高雄醫學大學2011科技醫療與社會講座集》。臺北:群學。 •
呂思嫺、林雅容、邱大昕 (2013) 〈臺灣女性視障按摩師的職業污名管理〉,《身心障礙研究》11(2):101-114。 2012 •
邱大昕 (2012)〈為什麼需要特殊教育?臺灣早期視障教育研究1891-1973年〉,《教育與社會研究》24:1-39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為什麼需要女性主義身心障礙研究?〉,《婦研縱橫》96:16-24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視障者的輔具,真的讓視障朋友感覺好用?〉,《意外多重奏:STS如何重組真相》。臺北:行人。頁120-134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無障礙環境與輔具〉,《障礙研究:理論與政策應用》。王國羽、林昭吟、張恆豪主編。臺北:巨流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男性障礙者勞動邊緣化的陽剛困境〉,《陽剛氣質:國外論述與臺灣經驗》。臺灣女性學學會、張盈堃、吳嘉麗主編。臺北:巨流。頁385-401。 2011 •
邱大昕 (2011)〈誰是身心障礙者—從身心障礙鑑定的演變看「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」(ICF)的實施〉,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》15(2):187-213。 •
邱大昕 (2011)〈為什麼馬殺雞?—視障按摩歷史的行動網絡分析〉,《臺灣社會研究季刊》83:5-36。 •
邱大昕、羅淑霞 (2011)〈鄰避與被鄰避:身心障礙機構與設施抗爭處理經驗之研究〉,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》15(1):167-198。 •
邱大昕 (2011)〈跨領域視角下的身心障礙研究〉,《科學人文跨科技計畫電子報》第四期。 •
呂思嫺、邱大昕 (2011)〈是按摩也是管理:探討女性視障按摩師如何維持勞動時的身體疆界〉,《身心障礙研究》9(4):253-265。 2010 and before •
邱大昕 (2010)〈視障者的性/別教育〉,《性別平等教育季刊》49:16-19。 •
邱大昕 (2010)〈建構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無障礙空間〉,《科技社會人》。新竹: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中心。頁82-91。 •
邱大昕 (2010)〈什麼是理想的無障礙環境〉,《南臺灣科技與社會電子報》第三期。 •
邱大昕 (2009)〈被忽略的歷史事實:從視障者工作演變看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〉,《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》13(2):55-86。 •
邱大昕 (2009)〈無障礙環境建構使用者問題之探討與反思〉,《臺灣社會福利學刊》7(2):19-46。 •
邱大昕 (2008)〈「殘障設施」 的由來:視障者行動網絡建構過程分析〉,《科技醫療與社會》6:21-68。 •
邱大昕 (2007)〈男性障礙者勞動邊緣化的陽剛困境〉,《女學學誌》23:71-91。 |
研討會/專題演講
|
2024 •
邱大昕
(2024)〈東亞盲人教育史〉。2024年11月9日。臺南:臺南大學視障教育輿行政研討會。 •
邱大昕
(2024)〈不正常身體與優生學〉。2024年10月28日。臺北:長庚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24)〈檔案研究的倫理議題〉。2024年9月14日。臺北:臺灣師範大學「教育領域研究倫理之挑戰」國際研討會。 •
邱大昕
(2024)〈東京歷史漫遊:尋訪江戶與明治時代的盲人足跡〉。2024年4月19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STS中心。 •
邱大昕
(2024)〈東京盲校時代的廖旺
(1909-1913)〉。2024年3月3日。臺南大學:永福教會&廖旺紀念館。 2023 •
邱大昕
(2023)〈口語與文字:盲人閱讀的過去與未來〉。2023年10月24日。新北:陽明交大圖書館。 •
邱大昕
(2023)〈檔案研究的倫理議題〉。2023年1月16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。 2022 •
邱大昕
(2022)〈檔案研究〉。2022年12月13日。嘉義: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暨研究所。 •
邱大昕
(2022)〈原住民族身心障礙的後殖民分析〉。2022年9月24-25日。高雄: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年會。 •
邱大昕
(2022)〈盲人會說話嗎--關於障礙研究的一些反思〉。2022年5月13日。臺北:政治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22)〈底層史研究〉。2022年4月12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歷史系。 2021 •
邱大昕
(2021)〈臺灣原住民族身心障礙歷史記憶研究〉。臺灣社會學年會。2021年11月27日。臺北:東吳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21)〈甘為霖與盲人宣教的歷史迷霧與真相〉。甘為霖逝世一百週年記念講座。2021年10月23日。臺北:濟南教會。 2020 •
邱大昕
(2020)〈我不是盲妹:近代華人女性視障者的生命故事〉。跨界的性別史研究:理論與實踐工作坊。2020年11月18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近史所。 2019 •
邱大昕
(2019)〈英國歷史檔案與來臺宣教士之家族史研究〉。臺灣社會學年會。2019年11月30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障礙研究與地理學的知識摩擦〉。2019年11月6日。高雄:高雄師範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甘為霖及臺灣早期點字發展〉。2019低視力國際學術研討會。2019年10月20日。臺南:臺南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關於身心障礙,諮商師需要知道些什麼?〉。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。2019年10月19日。彰化:彰化師範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如果海倫凱勒生在臺灣…〉。台灣女性學學會「脆弱性與能動性」年度學術研討會。2019年9月28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障礙歷史研究有用嗎?〉。臺灣障礙研究學會年會。2019年5月5日。臺北:臺灣師範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9)〈臺灣盲人職業歷史演變〉。平等與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工作坊。2019年3月16日。臺北:臺灣大學。 2018 •
邱大昕
(2018)〈誰來按摩:盲人、娼妓與治療師間的世紀角力〉。「行醫營生:醫療市場、醫學專業與從業者的生存之道」工作坊。2018年9月4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。 •
邱大昕
(2018)〈盲人按摩收入及其意義〉。台灣科技與社會學會年會。2018年4月15日。臺南:成功大學。 2017 •
邱大昕 (2017)〈臺灣盲人按摩職業保留之歷史考源〉。臺灣法律史二十年研討會。2017年11月30日-12月1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。 •
邱大昕 (2017)〈魔鬼的交易:從按摩法規演變看盲人職業變遷〉。臺灣社會學年會。2017年11月25-26日。臺北:輔仁大學。 •
林聰吉、邱大昕 (2017)〈隱私權與可及性:CAPTCHA對障礙者的衝擊〉。2017年10月24-27日。The 7th East Asia
Disability Studies Forum。Asan, South Korea: Soonchunhyang
University。 •
邱大昕 (2017)〈臺灣盲人福利先驅—廖旺 (1890-1971)〉。臺灣視障融合教育五十週年慶暨國際學術研討會。2017年9月23-24日。臺南:臺南大學。 2016 •
邱大昕 (2016)〈慈善如何到權利?--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歷史制度研究〉。2016年臺灣社會學年會。2016年11月26-27日。花蓮:東華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6)〈身心障礙與法律—以1945-1980視障就業為例〉。第一屆法與社會研討會(暨第四屆基礎法學年會)──跨領域整合研究及典範創新。2016年10月6-7日。新竹:交通大學。 •
Tasing Chiu (2016) Liberation, Rebirth and Salvation in Literary
Works by Blind People in Taiwan. AAS-in-Asia,
Doshisha University, Kyoto, Japan. June 24-27, 2016.
2015 •
邱大昕、孫小玉 (2015)〈失能身體的創傷敘事與療癒書寫〉。2015年「生命倫理與醫學人文」研討會。2015年10月2日。高雄:高雄醫學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5)〈從盲人書寫看「盲」這件事〉。第三十七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。2015年5月23日。高雄:中山大學。 2014 •
邱大昕、陳建州 (2014)〈身心障礙者的風險感知與避險行為研究〉。社會變遷調查—風險社會研討會。2014年12月12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、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。 •
邱大昕 (2014) 〈誰是臺灣第一位社工?社會工作起源的歷史記憶與社會建構〉。臺灣社會工作的記憶敘事與研究研討會。2014年11月21-22日。臺中:東海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4) 〈日治時期臺灣盲人職業結構的轉化〉。「從社會排除與底層社會思考日本帝國與殖民地:以朝鮮與臺灣為討論中心」研討會。2014年11月14-15日。韓國:首爾大學。 •
孫小玉、邱大昕 (2014) 〈再探失能主體的物質性:身體與空間的思辯〉。「以物觀物:臺灣、東亞與世界的互文脈絡」國際研討會。2014年10月17-18日。高雄:中山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4) 〈盲流非盲流:日治時期臺灣盲校為核心的流動與遷移〉。「日本帝國與殖民地:人流與跨境」國際學術研討會。2014年10月2-3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。 •
邱大昕 (2014) 〈身心障礙「醫療模式」的省思〉。「醫療化的在地樣貌」工作坊。2014年9月12日。臺北:陽明大學。 •
Chiu, Tasing and Suyun Huang (2014) Socio-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Adults
with Monocular Visual Loss.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 Vision. Melbourne, Australia • 31 March - 3 April 2014. 2013 •
邱大昕 (2013)〈日治時期的臺灣盲人生活〉,殖民地臺灣社會邊緣工作坊。2013年10月18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。 •
邱大昕 (2013)〈身心障礙鑑定與分類的歷史演變,1683-2013〉,醫學史課綱撰寫計畫工作坊。2013年9月12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。 •
Chiu, Tasing (2013) Why So Many Blind Beggars in the
Nineteenth-Century China? Colloque
international Histoire de la cécité et des aveugles.
Représentations, institutions, archives. Une perspective
internationale. Paris, Frace. 26-30 juin 2013. •
邱大昕 (2013)〈身心障礙者年齡分布與障礙成因百年前後比較〉,臺灣人口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。2013年4月26-27日。臺北:政治大學。 2012 •
Chiu, Tasing (2012) Why Needs Special Education? A Study of the
Early History of Education for the Visually Disabled in Taiwan (1891-1945)
Joint Conference of the ISCHE, the SHCY and the DHA, Geneva,
Switzerland. 29.06.2012. •
邱大昕 (2012)〈身心障礙者婚姻狀況工業化前後之比較1905 vs. 2006〉,「身心障礙者婚姻、性與生殖之人權省思」研討會。2012年6月16日。臺北:臺灣女聲神學工作室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下個百年如何才能沒有障礙?〉,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發表會。2012年4月14-15日。雲林:國立雲林科技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2)〈「盲人國」考:殖民主義與視覺障礙的關係〉,第二屆醫學與社會研討會。2012年3月3日。臺中:中山醫學大學。 •
Chiu, Tasing (2012) Postcolonial Analysis of Social Services for
the Blind in Taiwan (1871-1945). Welfare State and Social Work History
Research Workshop. Taipei: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. Feb. 2012. •
邱大昕 (2012)〈眼盲心不盲:視覺霸權下視障者的抵抗初探〉,臺灣文化研究學會年會。臺北:臺灣大學。1月7-8日。 2011 •
邱大昕 (2011)〈「隔離」真的不好嗎?臺灣早期視障教育之研究(1891-1970s)〉,2011視覺障礙創新與發展國際學術研究會,2011年10月30日。臺南:臺南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11)〈女性主義與身心障礙研究的曖昧關係:兼談女性主義身心障礙理論之可能〉。2011年5月13日。中正哲學講座第15場。嘉義:中正大學。 •
羅淑霞、邱大昕(2011)〈鄰避情結—身心障礙機構進駐社區的抗爭事件研究〉,臺灣2011年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年會,2011年3月。臺北: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。 2010 and before •
Chiu, Tasing (2010) Who Are the Blind: A Study of the Changes in
Blindness Assessment in Taiwan?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Social
Studies of Science (4S). Tokyo: University of Tokyo.
August 2010. •
邱大昕 (2010)〈誰是盲人—視力測量的標準化過程與 爭議〉,臺灣STS學會第二屆年會,2010年5月。高雄:海洋科技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09)〈身心障礙鑑定的醫療化與去醫療化〉,醫療、科技與臺灣社會工作坊,2009年11月20日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。 •
邱大昕 (2009)〈論視障者工作權益之保障—關於大法官釋憲第六四九號解釋的幾點想法〉,臺灣社會福利年會,2009年5月。臺北:東吳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09)〈為什麼馬殺雞?—臺灣百年視障按摩史的行動網絡分析〉,臺灣STS學會第一屆年會,2009年4月。臺南:成功大學。 •
Tasing Chiu (2009) Conciliating Different and Conflicting Needs
in the Construction of Accessible Environments: Three Cases from Taiwan.
Include 2009. London: Royal College
of Art. April 2009. •
邱大昕 (2008)〈身體、輔具、空間:技術政治學的反思〉,臺灣社會學年會,2008年12月。臺北:中央研究院。 •
邱大昕、陳政智 (2008)〈誰的無/障礙環境?—無障礙環境使用者研究初探〉,臺灣社會福利年會,2008年5月。嘉義:中正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07)〈「殘障設施」的由來:視障者行動網絡轉譯過程分析〉,臺灣社會學年會,2007年11月。臺北:臺灣大學。 •
邱大昕 (2005)〈男性障礙者勞動邊緣化的陽剛困境--以視覺障礙者為例的初步探索〉,醫療與健康研討會,2005年11月。臺北:臺灣大學。 •
邱大昕、謝彥偉、陳衍蒨 (2004)〈視障按摩在健康促進體系中的自我定位〉,國家、社會、與健康促進研討會,2004年5月。高雄:高雄醫學大學。 |
翻譯著作
|
•
《醫療化的社會》(合譯),2014年,巨流出版社。 •
《性別打結》(合譯),2008年,群學出版社。 •
《健康調查設計與執行》(合譯),2000年,合記圖書出版社。 •
《壓力終結者:如何消除緊張.焦慮與憂鬱手冊》(合譯),1992年,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。 •
《心理學》(合譯),Robert A. Baron著, 1992年,心理出版社。 |
紀錄片
|
•
《向前走,運杖哦》,片長37分鐘,2003年。 •
《光之所在》,片長35分鐘,2008年。 |
研究/教學/圖書計畫
|
1. 〈淨零轉型的不利處境群體辨識及知識缺口分析〉(113-2119-M-110 -001 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24/09/01~2025/08/31。職稱:計畫共同主持人。 2. 〈行動中的科技:社會工作與STS的對話〉(112-2410-H-037-011-MY2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23/08/01~2025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3. 〈醫學教育中的障礙省思:可及、包容與行動〉(MOST 111-2410-H-037 -030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22/08/01~ 2023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4. 〈臺灣原住民族身心障礙跨領域研究--臺灣原住民族身心障礙歷史記憶之研究〉(MOST 110-2420-H-037 -001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21/01/01~ 2022/12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5. 〈臺灣原住民文化、醫療資源與福利制度與身心障礙鑑定之研究〉(MOST
107-2420-H-002-007-MY3-PA10902) 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20/02/01 ~ 2020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6. 〈提案、輔具、邏輯:盲人權利網絡與多元中介的跨國比較分析〉(計畫編號108-2410-H-037 -011 -MY2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9/08/01~ 2021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7. 〈「從算命到按摩:重現看不見的行動能力」專書寫作計畫〉(計畫編號106-2410-H-037-006-MY2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7/08/01 ~ 2019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8. 〈107年度補助科技部跨領域研究計畫之前置規劃案〉(計畫編號MOST
104-2420-H-002-016-MY3-L10603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7/07/01 ~ 2017/12/31。職稱:計畫共同主持人。 9. 〈106年度人文處圖書計畫:多元社會問題與社會工作處遇(社工社福領域)〉(計畫編號106-2420-H-037 -002 -2E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7/06/01 ~ 2018/05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0. 〈平等與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---以反族群、性別、階級與身心障礙歧視為中心─身心障礙與法律--以視障障礙就業為例的研究〉(計畫編號105-2420-H-037 -002 -MY2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6/01/01 ~ 2018/12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1. 〈身心障礙研究經典研讀班〉(計畫編號MOST
104-2420-H-002-016-MY3-SB10513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6/07/01 ~ 2017/06/30。職稱:計畫召集人。 12. 〈階級、族群、性別、地方交錯主體的災難敘述:高雄氣爆事件女性創傷敘述與性別視角的重建觀點〉(計畫編號104-2410-H-037 -003 -MY2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5/08/01~2017/07/31。職稱:計畫共同主持人。 13. 〈混種物的生成與轉換—身心障礙社會本體與系譜學研究〉(計畫編號NSC 103-2410-H-037 -006 -MY3)。補助單位:科技部。執行時間:2014/08/01~2017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4. 〈醫學與人文在療癒策略與醫病關係中之跨領域合作〉(計畫編號SH000052)。補助單位:國立中山大學、高雄醫學大學。執行時間:2014/01/01~2014/12/31。職稱:計畫共同主持人。 15. 〈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--風險社會〉(計畫編號NSC 102-2420-H-001-007-SS2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12/01/01~2012/12/31。職稱:計畫研究員。 16. 〈眼盲心不盲:視覺霸權下現代盲人的抵抗〉(計畫編號NSC 101-2410-H-037-003-MY2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12/08/01~2014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7. 〈身心障礙鑑定與分類的歷史社會學考察〉(計畫編號NSC 101-2420-H-037-001-2R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12/08/01~2013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8. 〈公民素養陶塑全校型計畫〉(計畫編號MOE-100-1-1-004)。補助單位:教育部。執行時間:2011/8/1~2013/1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19. 〈誰是身心障礙者?身心障礙鑑定與意涵演變之研究〉(計畫編號NSC 99-2410-H-037-006-MY2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10/08/01~2012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20. 〈科技與社會教學個別型計畫〉。補助單位:教育部。執行時間:2010/08/01~2011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21. 〈公益勸募制度之研究〉。補助單位:研考會。執行時間:2010/08/01~2011/07/31。職稱:計畫研究員。 22. 〈無障礙環境的社會學分析〉(計畫編號NSC 97-2410-H-037 -002 -MY2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08/08/01~2010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23. 〈醫療、科技與社會教學計畫〉。補助單位:教育部。執行時間:2007/08/01~2009/0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24. 〈男性氣慨的瓦解、修正與重建:男性中途視障者經驗的研究〉(計畫編號NSC 92-2412-H-037-001)。補助單位:國科會。執行時間:2003/8/1 ~ 2004/7/31。職稱:計畫主持人。 |
相關經歷
|
•
日本東京立教大學客座教授
(2023.4.1~2023.5.31) •
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內訪問學者
(2023.2.1~2023.7.31) •
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訪問學人
(2019.2.1~2019.6.30) •
社區發展季刊編輯委員 (2018.1.1~2019.12.31) •
科技、醫療與社會期刊主編 (2017.1.1~2018.12.31)、副主編 (2015.1.1~2016.12.31)、編輯委員 (2013.1.1 ~
2014.12.31) •
臺灣社會學刊編輯委員 (2015.1.1~2016.12.31;2020.8.1~2022.7.31) •
臺灣福利學會監事 (2024.6.1~2026.5.31) •
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理事
(2020.9.12~2026.8.12) •
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理事 (2010.1.1 ~
2013.12.31; 2016.1.1~2017.12.31)、監事 (2014.1.1~2015.12.31) •
臺灣障礙研究學會理事(2017.1.1~2019.12.31;2022.1.1迄今)、常務理事(2019.1.1~2021.12.31)
•
中華視覺障礙教育學會監事、常務監事
(2019.1.1~2023.12.31) •
臺灣社會學會理事 (2016.1.1~2017.12.31) •
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 (2016.8.1~2018.7.31) •
成功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委員
(2019.8.1-2022.7.31) •
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勞工博物館專業顧問 (2016.2.1~2018.1.31) •
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調適會委員 (2017.3.1~2019.2.28) •
高雄市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推動小組委員 (2013.1.1~2014.12.31) •
屏東縣身心障礙者就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(2016.6.1~2018.5.31) •
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委員
(2016.3.22~2022.4.30) |
•
高雄醫學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代理院長 (2018.8.1~2018.9.30); 研發暨國際組組長
(2019.8.1~2020.7.31; 2021.8.1~2022.7.31)
•
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主任
(2015.8.1~2018.7.31)